[讀書] 巨流河與洄瀾


不能說是一鼓作氣的看完,心理上很想,但是生理上總是有點力不從心;到了深夜就眼睛痠到不行。開始只買了巨流河,下訂前還猶豫再三,會不會就是絮絮叨叨的抗戰六百頁呢,拿到書之前看到的佳評如潮也起不了什麼安慰的作用。但是天知道,我剛要進入巨流河第二章,就忙不迭地購置洄瀾,彷彿深怕翻到最後一頁巨流河時,無法承受一書章節已盡。巨流河是比較單向的鋪陳,然而輔以洄瀾思辨、對話、佐證,整體而論,讀者可以更了解作者的論述思想;反覆闡述間,觀者可以更明析事理、文中人的影像血肉也益發立體可感。

讀巨流河:高中至大學期間,或許仍能自稱擁有所謂"文藝氣息"的吧。國文課/英文課筆記寫得密密麻麻、作文洋洋灑灑得來全不費工夫;高中時同學上的第二外語,我偏上國文專題研究。只可惜文學的色彩在我接下來的時日中漸淡,好不容易最近努力給自己重新灌輸些氣質底蘊;看此書,常有大嘆大學時「英詩選讀」應該在更認真一點的悔不當初!相較於國外戰爭文學,諸如憤怒的葡萄、西線無戰事等,雖然小時都曾拜讀,但總是感覺隔閡。巨流河對我來說卻著實補足了老人們口中及歷史課本上所有因記憶紛沓、情緒激湧而時序紊亂(或者迫於考試而強塞入腦的九一八事變、張作霖、張學良等人事)的種種曾經;當然,是以一種更寬廣的視角、更延長的時間起訖、更透徹的血淚辯證。

「溫和潔淨的真君子」─我不得不說我責怪自己沒有多了解一些齊邦媛教授的父親,齊世英委員,這位儒雅恢弘的政治人物。幸好還能從這些字裡行間去得知所謂政治家該有的樣子與君子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究竟現下的島國青年,有多少還能像齊世英先生一樣,為理想、為家國,千山萬水不辭遠,毫不譁眾取寵地以南方蕉風為生命最後依歸?什麼樣的人物什麼樣的心志,才能在動盪飄搖間,仍舊堅持"做應當做的事"呢。『父親說:「我們帶出來的這些學生,很多都是獨子,他們家裡把獨子交給我們,要保留一個種,為什麼他們走路,我的獨子就該坐車?」就令車子趕上隊伍,叫我哥哥下去,跟著隊伍走。』除剛正風骨、見識清明("弦歌不輟是最重要的事")與其自由胸襟外(與雷震淵源),齊家父親對子女的訓育亦讓我印象深刻:「家庭和中學老師教我的是建設國家、奉獻才能的教育,先充實自己,自會有報效國家的能力。」

Simply note for good point (1) 「詩的真理the poetic justice」─洄瀾page. 228; (2) Wandering between two worlds, one dead/ The other powerless to be bor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