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聽了所內舉辦的消費產業趨勢分享會,由易遊網董事長主講。講題訂為「AI時代的載具與台灣創新地圖」,我一開始對這個題目很有興趣才在午飯時間拋下我的飯友們,去參加這個講座;但是不得不說,事情發展不如預期。我先說,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是一個很愛自己規劃旅遊的人,網路上的行程規劃工具(除了中國的),我應該都或多或少看/瀏覽/耳聞/使用過,所以算是個關心該產業的人吧;首先,董事長簡報內容中提及Priceline/Agoda/Booking.com/Skyscanner等自主規劃型網站,也是現在20-30歲自助旅客應該很熟悉的採用方式,但是簡報時將這些網站將易遊網放在同一張頁面,我是看不出來連貫性、可比性也不大,真的很想問董事長你用過這些網站嗎?你知道他們為什麼可以擄獲世界旅人的注意力嗎?不單單只是他們背後有的存貨而已(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如同董事長有提過的,存貨可以各平台互通有無,其實並非第一重點)而是他們提供旅遊規畫者另一種(主動式)體驗!除了Priceline的”Name your price”,讓消費者有自行決定價格的興奮感/主導權、Agoda/Booking.com提供的最低價保證/回饋金機制、甚至在房源上也包含民宿類房源、並且提供使用者反饋機制等等,都不單單是所謂改變網站使用者介面或者花大錢做APP就可以解決的事。
座談會一開頭就要與會者提供服務至今所遇過的轉型經驗,成功的經驗應該上網google就很多了吧,易遊網的確需要轉型,但這樣大海撈針的轉型brainstorming我拭目以待會有什麼結果。上一任易遊網總經理做出來的APP號稱帶進營收新台幣25億元被笑稱不足以被稱為成功的APP,但是如果一隻APP貢獻超過一半以上營收這樣難道就沒有風險嗎。我是覺得UI的確影響使用意願,但追根究柢那也是眾多因果中的一環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