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社區裡有無窮多的咖啡店,文青咖啡店。拿來聊天約見面是很不錯的選擇。今天去的是延壽街上的All Day Roasting cafe。咖啡滿好喝、我點的panini也是恰到好處。
今天見面的是搬去香港工作的沈Connie。聊的範圍挺廣,包括結了婚兩地工作、生小孩打算、新聞媒體平台、港台醫療體系、延伸到退休老人生活(我們這一代如何照顧退休長輩)、戶外運動計畫等等。
兩地工作這件事之前就已經談論過,日本跟臺灣/香港、跟我的美國跟台灣情況。不過現在林先生暫時回到亞洲所以我的問題解決大半,不過她就要思考如何移植在日本的黃先生跟在香港的她自己了。同時出現的議題也是我們這一代(女生)彷彿很少(或者很逃避?)想像自己孕育下一代的光景,總覺得這景象太駭人(?),以為自己永遠是孩子還沒到替誰遮風擋雨的歷史地位。但是一不注意這天就到來(或者錯過),沈今天也被我逼的不直視這個事件的真實性(我想同時也會讓他考慮考慮自己的選擇吧)。
至於新聞媒體,我們一致都覺得港台網路媒體端傳媒跟報導者都是值得關注的;兩者屬性不太相同,前者更新速度較快/文章篇幅較短,後者則更新速度較慢但文章篇幅較長、更具深度及批判性。果然是所讀相類似,馬上問的就是那現在的有盈利嗎、商業模式是什麼。只能希望早日尋獲有利商業模式,make it self-sustaining.
再來是醫療體系。醫療社福一直都是各地爭論不休的議題,即使是離我們如此之近的兩岸三地都無可避免的拿來比較。端傳媒上列示的比較表感覺起來港台醫療支出差異不大,這件事讓我還滿驚訝的。直覺來說香港應該消費水平整體就高,有點難以相信會跟台灣差不多(如果一樣高那不就代表台灣醫療應該算有賺?不就應該比較不會造成健保資源浪費?)端傳媒是以急性闌尾炎作爲示例,台灣竟然還比香港多出約三百美元的材料費支出。也許僅是這個症狀的特殊情形,但在跟沈聊天時,他就直言這次回台她主要就是回來看牙的,在香港他僅僅是看牙掛號費用就要港幣近千元(雖然保險會支付約七八成,但一兩百塊港幣的掛號費還是高啊),接著倒是很快就看到牙了,不像據說英國掛號後實際看到診是兩個月後。醫師診視完畢也很快得到結論,你這蛀牙很嚴重要根管治療!旋身就拿出張價目表,細細指給沈小姐看說你根管治療很嚴重可能要萬把塊港幣云云,嚇得沈小姐立刻訂機票回台灣治牙齒。
最後就是些比較餘興的內容,我們之前一起去爬過嘉明湖(簡直去掉我半條命);沈體力比我好得多,後來還陸續有爬一些難度高的台灣山岳。他計畫著明年去喜馬拉雅base camp大約七八天,我也想著小小林生出來之後我也要請假去個喀什米爾高原健行(雖然一直被林先生碎念說加拿大也有一樣漂亮的湖啊)。希望我能達到(不管是喀什米爾或者加拿大的湖),不要到時候只是羨慕沈的喜馬拉雅base camp。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