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 林先生午夜電影院_近代東洋篇

昨天晚上發神經,林先生家庭電影院開張到凌晨三點四十五;早上起床時簡直覺得自己堅忍不拔。

昨天播放的電影是「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與老林分成兩線討論:拍攝手法(導演)與劇本(劇作編者)拍攝手法我個人是沒什麼特別意見,起伏跌宕處理的很流暢,我們一口氣從凌晨一點看到三點足以證明故事闡述行雲流水,沒有讓人按下暫停鍵的衝動。畫面結構大部分也是賞心悅目(但我強烈覺得日本布景可能隨便拍都好看),戰場上遠近交互的鏡頭我很喜歡,並非總是緊捉著主角英姿煥發奮勇殺敵的樣子,拉開來的界面讓觀眾重新思考不必要的殺戮如何渺小愚昧(或者適度減輕地球負擔?)、以及人類群眾性服膺個人意志(或者社會期待)的驚人程度;同時戰事推移亦呼應片中人物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To know life in every breath, every life we take)

感謝老林觀影時順便歷史教育我,本片背景係植基於明治維新初期的西南戰爭,舊文化的武士們與新文化的政治勢力往返,雖然人名與情節可能因為電影鋪陳有所嫁接、錯位,但是整體歷史脈絡是黑船事件後,1870年代20歲左右的明治天皇時代。此片同時觸發我想要討論文化潛意識,也是拍攝手法跟時代背景帶出的引子。就像近年電影女權之聲(雖然我還沒看過)、鐵娘in工廠(Made in Dagenham)、以及書籍雪花秘扇(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在在都令人思考我們視之理所當然的生活細節,卻有可能在多少年前是驚世駭俗、離經叛道。片中武士縱馬鬧市、行人低眉走避,這樣的情景與現今百業無貴賤(至少表面上)的鴻溝,我們怎麼轉化怎麼變遷,現在是否又有沒有應該這樣被注視、改變的現象呢。

另一方面,編劇則是讓我不太開心。我理解帶入白人/美國元素讓本片比較好賣,也更具有戲劇張力(?);剛看完時還好,但脫出氛圍後,猛然一驚,怎麼又被牽著鼻子走了!又是一個橫空出世、天外飛來一筆的異國英雄,力挽狂瀾(好萊塢式)地讓天皇心回意轉,陣前換將?我他媽的真覺得莫名其妙。就像另部電影名畫的控訴(woman in gold),氣宇軒昂美國大律師振奮人心奪回奧地利家族珍藏,出差時遇見的奧地利人撇撇嘴跟我說哪有這種事。再來,雖然拍是拍得很流暢,但總覺得朝廷大臣(電影裡的大村,可能是歷史上伊藤博文等)主動攻擊武士們(渡邊謙,即史上西鄉隆盛)的正當性及邏輯性不知往何處尋;維基百科說導火線是因為維新敵對勢力中的學生四處縱火、西鄉隆盛只好以清君側名義起兵,所以政府正好鎮壓;但是電影裡並未提到武士們有做出任何擾亂社會秩序行為,除了一開始訓練軍隊時,大村一言以蔽之地說武士們在破壞鐵路。那這樣第二次出兵的名義跟邏輯為何?難道要說是因為渡邊謙逃走嗎?這樣又進一步帶到渡邊謙逃走這個行為,跟整個故事塑造的武士形象完全不符,既然天皇旨意足以賜死,那又怎麼會違反天皇默許下的軟禁,也許表裡不一的衝突、融合舊思維新文化的衝擊在本片中也用人物性格的不一致來表達了嗎。讓人覺得時空錯置性格潛移默化的還有廣太郎之妻、勝元之妹,多香與湯姆克魯斯的穿盔甲對手戲,以及最後勝元切腹、對手官兵脫帽致敬的場景。我才不相信那個時代的日本女性這麼自由奔放!脫帽致敬這種事根本是美國電影專利啊!看得我渾身雞皮疙瘩。


簡言之,這部電影很清楚表現出是誰拍的,若不論故事脈絡邏輯,單純當作娛樂型歷史片是不會令人失望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